他曾被判定想要站起来比登天还难,但奇迹发生了……
来源 : 本网 发布时间 :2023-11-01
01他不信,他不肯认输
近70岁的徐爷爷一年前突发脑梗死,右侧肢体从此难以活动,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今年2月份因为二型糖尿病得了糖尿病足,右足做了截肢手术,于是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他的世界缩小到只有一张床,视野只有头顶的一片灰白色……
在其它医院有医生背后感叹说,这个患者没办法了,他以后只能躺着了。护工偷偷将这些话告诉徐爷爷,徐爷爷听了非常伤心,余生都只能这样像个废人一样么,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不,他不信,他不能认输,他一定要能再站起来!
一个月前,徐爷爷经人介绍来到上海医大医院,经过内科门诊的诊疗后,由康复医学科接手他的治疗。他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康复治疗师杨肖林时,说:“杨老师,我是不是再也站不起来了!”治疗师赶紧说:“可别说这个话,好好地养身体,我会给您制定康复计划,好好锻炼,希望还是很大的。”这么久,终于有人面对他不是摇头叹气,而是一脸轻松和鼓励,看到希望的徐爷爷感动得几乎落泪!
02医患一心其利断金
初到我院时,徐爷爷身体消瘦,神色萎靡,但自从医生和治疗师给了他肯定的答案,他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成了病区里最努力的患者,从只能平躺到能自己从床上坐起来,从坐起来到借助假肢站起来,他只用了半个月,一个多月后,他已经能够借助学步器走起来……每一步都艰难万分,但他从不退缩偷懒。
我们被徐爷爷坚韧的精神打动,他说,我的进步离不开你们医生和治疗师的认真负责,技术好!
徐先生采访记录:“每天早上,小罗来给我做上肢的功能训练,配合推拿!虽然是个女孩子,但是不怕苦不怕累!以前胳膊抬不起来,现在好多了,可以做一些动作了。下午是小杨来给我做下肢的功能训练!小杨虽是男孩子,但他很细心,让我感受到康复训练有着舒适的节奏感,每一天都有小目标,一步一步地增加训练强度,现在已经可以走几百米了。康复还是很需要技术的,左右脚怎么配合,身体重心在哪儿……小杨会把每一个步骤和要点都清楚地告诉我,遇到问题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虽然是我自己在进行康复训练,但是小杨经常比我还要累,他不但要一直陪着我,保持着一些动作护持我、帮助我,还要精神高度集中,防止我突然摔倒。”
03他相信,明天会更好
谈话间,杨治疗师为他戴好假肢,徐爷爷颤颤巍巍站起来,在原地适应了片刻,便开始了一天一次的行走训练,在他的身边,治疗师始终小心翼翼地保持着扶持的姿态,并和他浅浅聊天。这是一场治疗师和患者的双向奔赴,徐爷爷说,在医大医院,他孤身一人,女儿在国外,妻子还要照顾仅仅几个月的婴儿,没时间看护他。小杨对训练的每一个环节都扎实而谨慎,他和医大康复医学科让他感受到温暖、尊重和可靠,只要有小杨在,他就感到安心。也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终会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徐爷爷的经历验证了康复医学科傅主任的观点:康复治疗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只要配合医生和治疗师,用科学的方法,用恒心和毅力去坚持,就会迎来希望的曙光!就会把不可能变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