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上海地区综合医院首例丨先心病女孩装上“全降解封堵器”,补心不留痕
来源 : 本网 发布时间 :2024-01-16
1月9日,上海医大医院心内科采用新型可吸收封堵器成功治疗一名室间隔缺损患儿。据悉,这是上海地区综合医院首例通过DSA和心脏超声引导下的心脏全降解封堵器植入介入手术。
6岁的小佳出生后就被发现“心脏杂音”,活动耐受力欠佳。1月6日,父母带着小佳来到上海医大医院寻求诊治。经医大心脏中心全面检查,诊断为室间隔缺损,需行手术治疗。
一直以来,小佳父母都希望找到完美的方案:“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拥有一颗完整的心脏,能不能身体表面没有疤痕外,也不在孩子体内留下任何异物?”
医大心内科孟庆智主任、心血管超声科张洪彬主任手术团队术前充分评估,为尽可能避免远期患儿出现主动脉瓣膜磨损等并发症,与患儿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通过DSA及心脏超声引导下使用MemoSorb®全降解封堵器完成此次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力图实现“补心不留痕”。
孟庆智主任介绍道:这种新型封堵器为高分子材质,其化学成分为聚乳酸和聚对二氧环已酮,生物相容性好,降解产物(CO₂和H₂O)安全。一年后封堵器将完全降解,不留下任何痕迹。
由于可降解封堵器在X射线下并不可见,因此对微创介入操作有着极高的要求,需要微创操作、放射介入、超声引导等多学科共同发挥优势。
1月9日,医大导管室内,长海医院秦永文主任、医大医院心内科孟庆智主任、心血管超声科张洪彬主任、麻醉科赵秀芳主任组成的强大手术团队完美配合,在DSA及心脏超声引导下,建立动-静脉轨道,随后沿鞘管将MemoSorb全降解封堵器输送至心脏缺损部位,牵拉成型线,使其封扣完整,锁定封堵器。超声影像显示,封堵器形态良好、封堵完全,确定无残留分流后,回收成型线,释放封堵器。用时90分钟,手术顺利完成。
“孩子的‘心病’治好了,也没有给我留下‘心病’,这么多年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安返病房的小佳妈妈坦言。
孟主任表示:室间隔缺损是指左右心室之间有缺损或孔洞,是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中常见的临床类型之一。介入封堵术因其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病人获益最大化,成为室间隔缺损的常见治疗方式。全降解封堵器的出现,解决了先心病介入术后体内金属残留的问题,为室间隔缺损乃至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开创了新的道路,上海医大医院是首批应用的临床医院之一。
上海医大医院一直坚持引进并开展前沿技术,积累成功经验,秉持“减少手术创伤、改善预后获益”的目标,在术式、器械选择等方面不断尝试与突破,致力于提升各类疾病的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合理优质的救治方案。